真實案例
70歲王伯伯因噁心、上腹痛就醫,
過去病史有做過膽囊切除術、大腸癌切除術,
初步檢查發現胰臟炎與黃疸指數上升。
胰臟炎常見的原因包括酗酒、膽結石滑落阻塞、胰臟或壺腹良惡性腫瘤。
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表示,王伯伯無飲酒習慣,膽囊也已經切除了,
進行核磁共振掃描,也排除胰臟癌、自發性膽管結石,
因此需懷疑其他病因。於是,醫師安排膽管鏡攝影、癌症指數和自體免疫指數等檢查。
罕見的免疫性膽管炎
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指出,膽管鏡攝影發現王伯伯有總膽管下端狹窄,術中直接置放塑膠引流支架,先緩解阻塞性黃疸。
另外也發現王伯伯合併特殊的狹窄型態、IgG4免疫指數>850 (正常值<200),屬於免疫性胰臟炎,因此診斷確定是免疫性膽管炎。
經口服類固醇治療3個多月後,王伯伯病況穩定,拔除膽管支架作攝影複查,可見膽管下端狹窄大幅改善。
免疫性膽管炎是肝膽腸胃科比較特殊少見的疾病,屬於由自體免疫疾病誘發的膽管炎。常見表現與胰臟炎相似,症狀包含腹痛、黃疸和發燒,嚴重可影響肝功能,造成硬化、衰竭。治療方面大多民眾聽到類固醇(美國仙丹)聞之色變,但針對某些疾病類固醇是標準治療,在醫師調控下妥善使用,能發揮很好的療效,並減少長期大劑量暴露的副作用。
認識膽管鏡ERCP
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表示,
膽管鏡可達成診斷治療一體化,除了檢查膽管、胰管有無阻塞、狹窄;
更可直接取出膽管結石、或放置膽管內引流管等治療,有些患者因此可免除開刀之苦!
由於膽管鏡攝影屬於侵入性檢查,因此在術前需經過醫師評估,建議可至胃腸肝膽科門診諮詢。
【醫師介紹】胃腸肝膽科林裕鈞醫師
現任
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
主治項目
膽胰管內視鏡攝影與取石術
胃鏡與大腸鏡瘜肉切除術
超音波導引早期肝癌消融術
幽門螺旋桿菌與潰瘍治療
胃食道逆流與巴瑞特食道治療
BC型肝炎與肝硬化追蹤診療
腸道激躁症
學歷
國立交通陽明大學醫學系
經歷
大千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
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總醫師
高雄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
內科專科醫師
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
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
NOW健康:症狀像極胰臟炎!7旬翁上腹痛噁心 確診免疫性膽管炎
LINE TODAY:症狀像極胰臟炎!7旬翁上腹痛噁心 確診免疫性膽管炎
PChome新聞:症狀像極胰臟炎!7旬翁上腹痛噁心確診免疫性膽管炎